江右文氏第三十六世 文昌来
2011年平6月8日,我们拜谒了文翁故里文冲村。
文翁讳党,字仲翁,史称翁,必达公次子。汉景帝前元元年乙酉(公元前156年)生于安徽省舒城县春秋乡文冲村。后元三年庚子(公元前141年)以郡县举察为蜀郡守,筑石室以居,因又号石室。汉武帝太初四年庚辰(公元前101年)殁于任,葬春秋寨冲象形子午兼壬丙。生三子:士宏、士道、士廉。士宏舆柩归里,袭居祖籍。士道、士廉留居蜀郡,家成都市朝阳门兴庆坊。
文翁仁爱好教化,见蜀地僻陋,有蛮夷风,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才者十余人,亲自饬励,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文翁是中国公学始祖,汉班固(字孟坚)撰《汉书》(又称《前汉书》),特辟《循吏传》以传之,称誉为:“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文冲文氏以开基祖必发为一世。必发生于汉惠帝二年戊申(公元前193年),历2200年,已繁衍到79世。清嘉庆二十一年丙子(公元1816年),文翁后裔修撰《文氏宗谱》(一修)。至1992年凡6修。始修时编定谱派40个字,从69世启用。它们是:仁爱开模范 循良见作为 时思扬祖德 长克绍先仪 治国怀忠诲 齐家务孝慈 光前传善本 启后沐鸿恩。六修时又新增10个字,从109世启用:太平真富贵 春景万家新。
为了充分发掘文翁精神,发扬文翁仁爱好教化的传统,舒城县已成立文翁研究会,并在春秋乡创设文翁中学。文翁中学得文翁办学真传,提出“让课堂变成舞台,让舞台展现素质,让素质升华能力,让能力辉煌人生”的校训。徜徉校园,备感我祖文翁之兴教勤学,馀韵风流洽浃于人心者深而致人仰慕者切!
文冲隶属安徽省舒城县春秋乡,地处县域东南,距合肥77公里、县城25公里。全村400多户,1700多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为文翁嫡裔。改革开放以来,文冲村得到突飞猛进发展,正在实现由农村向城镇的历史性转变。进入文冲,沥青路两边二百米以上高楼鳞次栉比,分布着医院、药店、餐饮店、超市、建材店几十家商店。估计已有一半村民像市民那样在早餐店吃早点。文冲村委会依托本村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规模种植业;板栗树已进入盛产期,年产二百多万公斤,远销邻近和沿海各省。中共文冲村支部书记文伏生是位朝气蓬勃,善谋实干的党务工作者;他还是县文翁研究会会员,以推进文翁研究,传承文翁精神为职分。71岁的原支部书记文循余,青年才俊文良勇等都是文翁精神的热心承继者和宣传者。
文翁是文冲文氏的杰出代表,是蜀派文氏又称石室后人的始祖。石室后人属文冲文氏;江右文氏属石室后人,则同样属文冲文氏。
2011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