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会简介
公学始祖文翁
文翁研究集
文翁故里考
文翁功绩赞
文翁故事选
文翁后人榜
互动平台
联系方式
活动剪影
成果列举
话说文翁
网站名称:文翁研究会
联 系 人:菲菲
电子邮箱:wang_5488@126.com
联系电话:0551-65317156
联系传真:
联系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621号绿城桂花园
网站首页 >> 文翁研究集 >> 成果列举
舒城人创办了中国首所公立学校

程堂义 汪照亮


    说到中国教育,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孔子,他首创私学,给我们留下了“半部治天下”的《论语》;但你知道中国第一所公立学校是何时何地由何人创办的吗?这就是西汉时期舒州(今舒城县春秋乡文家冲)人文翁在公元前141年创办的“石室精舍”。有研究者指出,它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所官办公学。
    探访文翁故里
    文家冲,一个充满诗意的山村,属于舒城县春秋乡(原名枫香树乡),位于著名的风景区万佛山附近。
    在去文家冲的路上,我们就听说了这样一个故事:秦始皇“焚书坑儒”时,这里有位书生嗜书如命,怀中抱着数本书藏在屋子里,书最终被点着了,而书生也被大火吞噬。待火熄灭后,人们在书生身下仍发现了一本完整的书——《春秋》。唏嘘不已的人们,为纪念这位书生,遂把此地更名为“春秋乡”。而文翁,就出生在这个书香之地。
    “文翁,名党,字仲翁,文翁是当时老百姓对他的敬称。他公元前156年出生,公元前101年去世,公元前141年任蜀郡(今四川一带)太守。”文翁后人、现年80多岁的离休老教师文良科说。
    文老告诉我们,文家冲街道中段以前有文翁祠,到清光绪年间依旧巍然,斗拱翘角大屋顶,建筑宏伟,大门上方有簪缨四道,大殿内设祭坛。上个世纪60年代前后为枫香树粮站所用,如今旧貌皆无,仅在几处墙角寻觅到几块古砖石条。唯一幸存的是镌有“文氏宗祠”四个大字的石匾,据说是文化大革命中被村民偷偷埋于地下才留下的。
    文翁自幼好学,聪慧过人,曾到京都长安读过书。“近年来考证,文翁少时读私塾的地方,就是现在的汤池镇白石村云峰巷。”舒城师范学校校长、文翁研究会会长汪照亮说,“现在家乡还流传着不少文翁的传说。”
    相传文翁要开一个水田,就想先用刀把柴草都砍掉建个小池,到了夜晚,竟有一百多头野猪用鼻子运柴草、运土往外倒,等天亮池塘就建成了,此后,水田的水稻年年丰收。一次文翁想砍倒一棵大树,想要砍的地方,离地面有一丈八尺高,砍树前,文翁就祈祷说:“我要能做个二千石谷的官,斧子就应当砍在这个地方。”说完就把斧子扔了出去。正巧斧子就砍在了所要砍的地方。他后来果然就作了蜀郡太守。
    据《文氏宗谱》记载,文翁56岁寿终后,由长子偕母扶灵辗转数月归里,其后被葬在原寨冲村(现华盖村)小学附近一处叫象形地的山坡上。据当地老人说,民国初年墓地上还可看到2米多高的石碑。但现在墓碑已不知去向,我们在墓地所见的唯有两三松柏掩映下长满青草的坟茔。
    文翁长子回到文家冲后,便永居文家冲与日作息,繁衍后代,文姓世系均以文翁为始祖。文家冲村委会主任文福生告诉我们,在文家冲村1800多人中,有90%都是文翁的后代。而文翁的另两子仍留在四川。《四川通志》载,宋各州县进士名家中,有48人为文氏后裔,其中民族英雄文天祥为文氏第50代孙。
    文翁蓉城办公学
    文翁石室,现为成都市石室中学,位于成都市文庙前街西头北侧,即为文翁创办的中国第一所公立学校。
    公元前141年,文翁任蜀郡太守创办了石室精舍,并亲自担任校长。2000多年前的石室精舍,经过历代战乱,多次毁坏,多次重修,仍保留了一部分校舍。现存的文翁石室匾额系清四川总督蒋攸金舌书写,悬于校门上方;进门之后,可见园中一汉白玉石碑,“汉文翁石室”碑文由著名书法家舒同书写。入室观之,部分石砌教室讲堂形式如初。
    自公元前141年任蜀郡太守到公元前101年去世,文翁的大半生是在蜀地度过的。他为什么想到要办公学呢?据《战国策》载,文翁初到蜀地,见到的是一幅夷狄之境、化外之民的图像。为了改变这种民风,形成类似于中原的儒雅之风,文翁采取了一项惊天动地、亘古未有的举措:由官府出资创办公学。于是文翁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公立学校”——郡县官学。
    “万事开头难。当时创办官学十分艰难,面临着一系列问题:经费短缺、没有校舍、师资匮乏、如何教育、毕业如何安排、人民是否信任等。”徐敦忠,现年75岁,成都石室中学高级退休教师,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文翁思想的研究。当我们把电话打到老先生家时,老人非常高兴。
    据徐老说,当时就有两种反对意见:其一是提出要重视军事斗争,暂时无暇顾及办学;其二是无钱投入教育,等以后富裕再办也不晚。但文翁力排众议,坚持优先发展教育。
    学校需要校舍。文翁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在成都市用当地最多最常见的石头垒起石屋,谓之“石室精舍”。因为讲堂全用石头建筑,花费自然不大。文翁讲课的办法是“升堂入室”,只有“入室弟子”才有资格在室内列坐于师前,听其亲口传授,汉画像砖《传经讲学》图就生动地描绘了当时这种讲学的情景:一师讲学,六生听课,讲学者似为文翁。而一般不够“入室”资格的学人则在室外堂前听入室弟子转授,达到一定学业程度,才能登堂而后入室。汉代的司马相如就是石室的弟子,后又在石室任教。
    徐老还给我们讲述了一些关于“石室”的故事:石室曾在安帝永初年间偶遭火灾,大火蔓延到学堂两旁的建筑物,两边廊檐顿时被大火化为灰烬,唯独没有烧到石室正堂。当时墙壁上挂了许多古圣贤的图像,还有许多石刻像,其中就包括中国最早的孔子刻像。火灾后不久,时任蜀郡太守高朕对石室进行了修复,又增加一个石室,使这一光荣传统得以发扬光大。
    文翁以儒家学说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传布浸润“德治”和“孝道”的思想,以《诗》、《书》、《礼》、《易》、《春秋》、《孝经》、《论语》为主体,这些知识传入蜀中,对巴蜀地区社会风气的改良和提高,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五代时候,后蜀有个孟昶,曾用了8年时间,将文翁石室的教材《十三经》刻了几千块石头,让学生们摹拓,这也是我国古代刻经最多,而且唯一有注文的规模最大的石经,为著名的《蜀石经》,它们是石室文化的见证。
    “应该说,文翁当时的一些办学思想对现在还产生着影响。”作为同乡,汪照亮校长这些年也在研究文翁,“在师资方面,文翁拨出经费选派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到京城长安‘受业博士’,进行系统的培训,然后回来当教师;在招生上,坚持‘开敏有才者’,即挑选思维敏捷、智力优秀的人,即使你出身贫民,也可招之入学。欧阳修曾考证当时石室精舍学子不少于109人。这些学生大部分都是平民百姓子女;在教学上,既重视传授传统的儒家经典,又重视社会实践活动。文翁经常把一些优秀生带在身边一同巡视、考察,一同出入官府参与政事;在学生出路上,石室精舍的学生毕业后均量才安置,大多充任郡县官吏,部分任主管教育文化的乡官……”
    正因为如此,西汉、东汉的汉景帝、汉武帝两任皇帝曾先后诏书天下效法文翁办学。当地老百姓在文翁逝世后建祠瞻仰、祭礼不绝,更能说明文翁石室教化的巨大影响。
    “‘石室’于艰难中建成之后,优良的传统得到继承和发扬,汉代建成的郡学,唐宋改府学,元代成书院,清末变中学,即现在的全国重点中学成都石室中学。2000多年来,校名多次更改,教育制度多变,但校址永远屹立不动,良好学风一代代传递,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徐敦忠老人不无自豪地说。
    官办公学影响深远
    如果说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任教师”,那么,文翁的贡献就在于建立了中国“第一所公立学校”,自己就是“第一任校长”,培训了中国“第一批专任教师”,设立免除赋税徭役从而成为第一个出台助学优惠政策的人,第一次实施学生家长捐款兴办地方官学举措……文翁的这些措施,促进并推动了蜀地文化的发展。据史料记载,当时百姓、官吏争相让子弟进入官学,引以为荣,儒学兴起于巴蜀,民风逐渐转变,由此蜀郡文风大化。
    文翁除了创办官学外,还兴修水利,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民造福,他将都江堰灌溉系统远远地扩大,“穿湔江口,溉灌郫繁田千七百顷”,使蜀地农业生产发展起来,出现了“世平道治,民物阜康”的局面。事实上,兴修水利目的是发展经济,兴办学校目的是培养人才,经济发展,才有基础培养人才,人才培养了,才能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与人才培养,互为因果。
    正是舒城这块土地上,走出了文翁。他生于兹,长于兹,学于兹,归于兹。2000多年来,舒人皖人一直在传颂着文翁的美名。现在,舒城县城飞霞公园,有一座文翁石雕像;六安市文化广场上矗立的12尊雕像,文翁列于其中;文翁故里文家冲所在的枫香树镇,现有以文翁命名的小学、中学。多年来,安徽省、舒城县一批热心人士和专家倾心于文翁研究,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2000年,筹备多年的文翁研究会又在舒城宣告成立。“文翁作为中国公学始祖,其影响不仅是西汉、东汉,而且绵延之后的各个年代,直至今天。文翁的历史贡献,不仅仅是教化蜀地,而且泽被中华;不只是兴校兴学,而且兴蜀兴邦。文翁,不只是舒城的、成都的,也是安徽的,更是中国的乃至世界的。”汪照亮会长如是说。

此文刊登在《合肥晚报·发现》栏目

文翁研究会 © 版权所有 2011您是第 479191 位访问者
联系人:菲菲  电话:0551-65317156  邮箱:wang_5488@126.com邮编:230088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621号绿城桂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