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会简介
公学始祖文翁
文翁研究集
文翁故里考
文翁功绩赞
文翁故事选
文翁后人榜
互动平台
联系方式
活动剪影
成果列举
话说文翁
网站名称:文翁研究会
联 系 人:菲菲
电子邮箱:wang_5488@126.com
联系电话:0551-65317156
联系传真:
联系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621号绿城桂花园
网站首页 >> 文翁研究集 >> 成果列举
杜全发先生在皖西日报发表《中国公学第一人——文翁》(2009.12.28)

     文翁,庐江舒(今安徽舒城)人,是西汉教育家。他在任蜀郡(今四川省成都)太守时,创办了中国的第一所公学堂——文学精舍讲堂(也称文翁石室学校)。文翁是中国公学的始祖,也是中国的第一位校长。

文翁
    “文翁,庐江舒(今安徽舒城)人也,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汉书•循吏传•文翁传》记载)。
    文翁(公元前156—前101),姓文名党,字仲翁。文翁出生在今安徽舒城县枫香树文家冲。舒城在春秋时为舒国,战国时属楚国,是比较早的接收到中原先进文化影响的地区,尤其受到儒学文化的熏陶。文翁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在汉景帝末,学有成就的文翁被景帝刘启派往成都任蜀郡太守。文翁在任蜀郡太守时创办公学,教化民众,他的举措得到了统治者和老百姓的充分肯定。文翁兴学也促进和推动了巴蜀文化的发展,培养出一大批扎根基层的优秀人才,也让巴蜀落后的文化可与当时儒学的兴盛地齐鲁相媲美,这也是后人所说的“文翁化蜀”。

文翁石室
    “••••••始,文翁立文学精舍、讲堂,作石室,一曰玉室,在城南。”(《华阳国志•蜀志》记载)。
    创办学堂首先必须有校舍,可当时西汉的统治者并不重视巴蜀之地的教育,而把人力和财力用于争战。文翁所任的蜀郡,下辖15个贫困落后县,郡府财力十分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文翁就亲自带领下属就地取材,用当时成都随处可见的光滑石头,在城南垒筑起一石屋,取名曰文学精舍,也就是后来的文翁石室。

文翁兴学与文翁化蜀
    “••••••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僻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减省少府用度,买刀布蜀物,赍计吏以博士。数岁,蜀生皆成就还乡,文翁以为右职,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
    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徭,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孝弟力田。常选学官僮子,使在便坐受事。每次出行县,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使传教令,出入闺阁。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官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
    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汉书•循吏转•文翁传》记载)。
    当校舍建立起来后,文翁就开始选拔教师。他从郡县小吏中优选张叔等18人去京城长安“受业博士,或学律令”。西汉时期实行的是“博士”教育制度,它也是一种私学教育,拜师求学的弟子要向“博士”送一些“束修”作为学费。由于经费有限,文翁就带头减省郡府用度,力加节俭,用省下的钱买了蜀郡的两样土特产,本地铸的金马书刀和本地织的布匹,作为“束修”,让学生带着前往京城拜师求学。
    过了数年,张叔、司马相如等人学成回到蜀地,文翁用为郡吏,任以高职,命司马相如等为教授,在自己创办的石室学校任教。
    文翁在办学初期,由于资金不足,加上招来的学生大多又是平民百姓的子女,没有什么收入,学生入学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于是文翁便探索实施奖励政策,对于入学者中优秀的学员,免除其赋税徭役。同时,还常带学员一起出入郡府,蜀地的人民当官很少,平日见到官吏都很羡慕,但是不知道怎样才能为官,当知晓当官需求学之后,许多百姓都愿意送自己的子女入学。渐渐地学校办出了名气,有一些富人还通过出钱,让子女获得享受教育的机会。
    文翁石室学校所招学生一般都是来自蜀郡及所辖的十几个县中的平民子弟,所以石室学校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服务性质的教育学校。学校的毕业生大多数学成后便充任郡县的官吏,少部分成为专门的农业技术人员。
    文翁创办的石室学校曾培养出不少人才,像司马相如、李仲元、王褒、何霸、何武、严君平、扬雄、林闾、杨终等,都曾经就师或者学于石室学校。由于文翁石室学校在教化巴蜀地区的文风和民风上的巨大成功,在文翁石室学校创办十七年后,汉武帝下令全国普片兴办文翁石室的官学。

后世对文翁化蜀的赞颂
    从文翁创办石室学校至今已有二千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了,后世对文翁的褒颂和对文翁石室学校的研究就从未间断过。
    唐朝诗人裴铏的《题文翁石室》诗:“文翁石室有仪形,庠序千秋播德馨。古柏尚留今日翠,高岷犹蔼旧时青。人心未肯抛膻蚁,弟子依前学巨萤。更叹沱江无限水,争流只愿到沧溟。”
    初唐卢照邻的《文翁讲堂》诗::“锦里淹中馆,岖山稷下亭。空梁无燕雀,古壁有丹青。槐落犹疑市,苔深不辨铭。良哉二千石,江汉表遗灵。”
    边塞诗人岑参的《文翁讲台》诗:“文公不可见,空使蜀人传。讲席何时散,高台岂复全。丰碑文字灭,冥漠不知年。”
    诗圣杜甫的《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诗:“得归茅屋赴成都,直为文翁再剖符。但吏闾门还揖让,敢论松竹久荒芜。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五马旧曾谙小径,几回书札待潜伏。”
    此外,宋祁、苏轼、陆游也曾赋诗追念文翁及其文翁石室。著名学者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还为文翁石室也就是后来得成都石室中学题过辞:“古今一校,扬辉千秋”。
    文翁石室的著名校友郭沫若先生也曾为石室撰写过:“爱祖国爱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学习;求真理求艺术愿增进文翁石室之光荣”的楹联。

 

文翁研究会 © 版权所有 2011您是第 479183 位访问者
联系人:菲菲  电话:0551-65317156  邮箱:wang_5488@126.com邮编:230088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621号绿城桂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