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会简介
公学始祖文翁
文翁研究集
文翁故里考
文翁功绩赞
文翁故事选
文翁后人榜
互动平台
联系方式
活动剪影
成果列举
话说文翁
网站名称:文翁研究会
联 系 人:菲菲
电子邮箱:wang_5488@126.com
联系电话:0551-65317156
联系传真:
联系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621号绿城桂花园
网站首页 >> 文翁研究集 >> 话说文翁
公学始祖文翁

公学始祖文翁
——葛明福整理


一、文翁生平
    文翁(公元前156~前101) ,名党,字仲翁。故里在今安徽舒城县春秋乡文家冲。汉景帝末年(公元前141年)为蜀郡守,西汉教育家,中国公学始祖。
二、文翁兴学与化蜀及其历史地位
    如果说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教师”,他首创私学,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软件:《论语》,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那么文翁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校长”,他首创公学,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硬件实体:“文翁石室”(即今成都石室中学)。这所学校至今已有2154年历史,为中国之最,世界罕见,培养了数万计的人才,实现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汉景帝和汉武帝给予高度肯定,并下令全国推广,大大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这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空前的。由此可见,文翁兴学的“原创”、“领先”的历史地位,不可动摇。
    文翁兴学也促进和推动了巴蜀文化的发展,也让巴蜀落后的文化可与当时儒学兴盛的齐鲁文化相媲美,蜀郡民风大转,文风大化。“李冰治水,文翁化蜀”、“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已家喻户晓。
    班固在《汉书•循吏传》中将文翁列为循吏之首,并记述“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可见文翁的历史地位以及在蜀地民众心目中的地位。
三、后世赞颂
唐朝诗人裴铏的《题文翁石室》、卢照邻《文翁讲堂》、《岑参》的《文翁讲台》、杜甫的《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王维《送梓州李使君》,以及宋代诗人宋祁、苏轼、陆游等均曾赋诗追念文翁及其文翁石室。
    著名学者北大教授季羡林还为文翁石室题辞:“古今一校,扬辉千秋”。
    著名校友郭沫若也曾撰写过楹联:“爱祖国爱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学习;求真理求艺术愿增进文翁石室之光荣”的楹联。
    时至现代,川皖两地多位学者专家也倾心于文翁及其石室的研究,作家艾煊就曾于一九九九年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翁石室》文章,舒城县也成立文翁研究会,致力于文翁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
    六安北塔公园、皖西广场、舒城文翁中学、文翁小学皆有文翁雕像及称颂之词。
四、文翁故里雅风遗韵
    文翁故里春秋乡文家冲,为文氏宗族聚居地,清人黄瑞鳌在其《文翁庄记》中说:“文翁庄在邑南,相传即今文家冲也”,并说,此处有“文翁祠”,即文翁当年山庄遗址,翁之子孙世居此山。文氏宗祠今为枫香树粮站,明代石匾《文氏宗祠》保存完好,文氏宗谱存四修、五修、六修全套。
    文家冲地处大别山东麓,山青水秀,粮丰林茂,民风淳正,群众勤劳朴实。现有500多户,1700多人,以文翁后代居多,现有各类杰出人才100余人。也许是文翁重视文化教育而在乡村留下雅风遗韵之故。这里民间文化极为活跃,曾先后孕育出包立春、杜来盛、陈忠元等一批受到毛主席接见的全国闻名的优秀民歌手,有“诗歌之乡”美誉。
    文翁故里一直崇尚教育,重视办学,文翁中学名气一直很大,80年代就是安徽省示范初中,培育了大批人才,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书画家协会主席、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何劲松,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文翁75代孙文耀辉等。如今文翁中学也成为四川石室中学友好学校,文翁小学也被巴克莱银行友人看中建成希望小学。
五、文翁故事
(一)读书庄与文翁墓
    文翁“少好学,通《春秋》”,年幼时便被当地奉为神童,不但记忆力超人,想象力、创新力、领导力也十分惊人。相传幼时在文翁读书庄学习期间,见庄外洪水泛滥,毁坏良田,也影响读书庄的安全,但那时候水利不发达,任凭洪水泛滥。文翁经过一番观察,心想要是能在读书庄侧的荒地上挖出一口大池塘,再引一道沟到下游的鹊尾溪,不是既可以解决蓄水,又可解决排水吗?待到水过天晴,幼小的文翁决定亲自率领小同学们自带工具开始“施工”。到了夜晚,竟有一百多头野象用鼻子帮其运草和土,天亮后池塘就建成了。据说是感动了读书庄所在象鼻地的象神。此后,有了池塘的调节,水田年年丰收,读书庄也不用担心大水损毁了。小神童文翁的特殊表现被官府的人知道了,五岁便被选入宫廷,成为和他同龄的王子、后来的汉武帝刘彻身边的伴读书童。二人成年后因感情深厚,政见相合,互相支持,终于成就了一翻事业。据《华阳国志》记载,文翁为蜀郡守时,仍然不忘治水,他发动群众,“穿湔江口,灌溉郫繁田千七百顷”,使蜀地农业生产很快发展起来,出现了“世平道治,民物阜康”的局面。
    文翁终于蜀。临终嘱咐大儿子携母扶灵柩安归故里。族人遂将其葬于寨冲象形地。那个时代人们迷信文翁所葬的象形地能出大官,又信奉“棺上加棺”,于是除了文家,寨冲陈家庄人也纷纷将亡故的族人加葬在象形地文翁墓上,以至于我们今日所见的文翁墓实为一个大墓群。
    为了纪念文翁,文氏后人还将文氏宗祠建在文翁读书庄原址象鼻地上,并将文翁之父列为一世祖,文翁列为二世祖。
(二)文翁吃板栗
    据说,文翁很小就很喜欢吃板栗,但当时成都不产板栗。上任伊始,有一次朋友请他吃饭,席间上了一道最珍贵的一道菜——一盘板栗,实际上一盘也只有四粒。由于板栗在四川贵比黄金,一般上到桌上只供观赏,提高品位,不是真用来吃的。社会上送礼,一袋子只装四粒。文翁不知情,一个人在席中将一盘板栗一口气吃掉了,弄得一桌子人大吃一惊。其中有一个文翁的同事悄悄向他告诉了实情,文翁大笑,说,我老家板栗多着呢,下次我叫家乡人送些过来。不久,老家的人一下子竟送来了八车板栗。大家以为文翁家业肯定很大,非常有钱。文翁没有独享,而是让人把它分给了蜀地的百姓,并教会他们种植板栗,发展板栗产业。家乡人发现外面板栗有市场,也纷纷发展板栗产业,如今,川皖两地板栗产业都很兴旺。
    文翁把板栗发展到了蜀地,也把蜀地的油茶通过送板栗的家乡人传到了故里。如今,油茶产业也已成为家乡农民的主导产业,舒城也成了全国著名的油茶大县。后人称,文翁吃板栗,吃出了两地的主打产业。

 

文翁研究会 © 版权所有 2011您是第 479188 位访问者
联系人:菲菲  电话:0551-65317156  邮箱:wang_5488@126.com邮编:230088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621号绿城桂花园